新聞中心 /
NEWS
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新聞動態
我國環保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十足樂觀
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崛起之路并非坦途,我國環保產業的起步與興起,是當今世界綠色環保的一個縮影。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多元化格局已然形成,今后能否破繭成蝶,一躍成為全球****環保市場,路漫漫其兮遠。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受內外部環境影響,我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明顯,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長期過度依賴消耗自然資源和犧牲生態環境的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表示,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增加投入,難免增加企業成本,調整產業結構,整治甚至關停高污染企業短時間內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在這方面,我國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根據e20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環保產業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8%以上,環境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更是高達30%。并且,目前60%的環境治理需求還沒有被市場挖掘,在被識別的市場中,20%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的,20%的需求是被政府錯誤的配置而扭曲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環保產業在“十三五”期間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釋放。
e20研究院在面向產業發布的《認知中國環境服務業(2015)》預測:到2020年,環保產業(不含環境友好產品)產值將達到3.7萬億,環境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將達到1.3萬億。因此,從市場空間而言,隨著治理需求的不斷釋放,中國的環保產業市場很快會趕超美國,成為全球****的產業市場。
從蹣跚起步到成為世界****的環保產業市場,中國環保行業的發展不可謂不驚心動魄。在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看來,我國環保產業劃分為明顯的兩個階段,而新環保法的出臺是分水嶺。
朱旭峰認為,在新《環保法》實施以前,中國的環境保護產業比較落后,是一個亂世,一個假產業、偽產業、低水平治理的產業,存在大量應付性工程,行業規則主要是低價競標。在,中國的環境保護產業切實步入了“真產業”時代。具體有五方面的變化。首先,開啟了綜合治理的模式,生態文明成為了主導發展的戰略核心。其次,進入了效果時代,一切服從于效果。第三,進入了技術時代,資本的力量不能替代技術。第四,進入了第三方治理時代,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情。是進入了增產的時代。大量原來沒有搞過環保的外行都進入了環保產業,大量的資本進入了環保產業。
前途光明,路途坎坷。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已經在污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我國環保產業形成了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盡管近年“氣十條”“水十條”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導了環保產業市場化、規模化擴容,但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仍處于發展初期,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還有較大差距,而成為全球****環保市場,更是需要一番努力。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受內外部環境影響,我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明顯,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長期過度依賴消耗自然資源和犧牲生態環境的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表示,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增加投入,難免增加企業成本,調整產業結構,整治甚至關停高污染企業短時間內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在這方面,我國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根據e20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環保產業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8%以上,環境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更是高達30%。并且,目前60%的環境治理需求還沒有被市場挖掘,在被識別的市場中,20%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的,20%的需求是被政府錯誤的配置而扭曲的。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環保產業在“十三五”期間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釋放。
e20研究院在面向產業發布的《認知中國環境服務業(2015)》預測:到2020年,環保產業(不含環境友好產品)產值將達到3.7萬億,環境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將達到1.3萬億。因此,從市場空間而言,隨著治理需求的不斷釋放,中國的環保產業市場很快會趕超美國,成為全球****的產業市場。
從蹣跚起步到成為世界****的環保產業市場,中國環保行業的發展不可謂不驚心動魄。在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看來,我國環保產業劃分為明顯的兩個階段,而新環保法的出臺是分水嶺。
朱旭峰認為,在新《環保法》實施以前,中國的環境保護產業比較落后,是一個亂世,一個假產業、偽產業、低水平治理的產業,存在大量應付性工程,行業規則主要是低價競標。在,中國的環境保護產業切實步入了“真產業”時代。具體有五方面的變化。首先,開啟了綜合治理的模式,生態文明成為了主導發展的戰略核心。其次,進入了效果時代,一切服從于效果。第三,進入了技術時代,資本的力量不能替代技術。第四,進入了第三方治理時代,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情。是進入了增產的時代。大量原來沒有搞過環保的外行都進入了環保產業,大量的資本進入了環保產業。
前途光明,路途坎坷。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已經在污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我國環保產業形成了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盡管近年“氣十條”“水十條”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導了環保產業市場化、規模化擴容,但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仍處于發展初期,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還有較大差距,而成為全球****環保市場,更是需要一番努力。